Search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26

在大半年前開展的『第二代樂手培訓...

  • Share this:

{{ 伍. 談談樂手教練實務經驗 }}_26

在大半年前開展的『第二代樂手培訓計劃』,由於計劃的執行項目與需求非常明確,因此,我們在那個階段所甄選的樂手名額,只能採行限定方式,以致於在同時間還有許多未能入選的優秀樂手,一直是我們心中的遺珠之憾。

但,頑強的生命力總是會找到出口!藉由另外一位年輕創作歌手的熱情與實力,我們很幸運地能有機會為這位創作人重新整合了當時的『遺珠之憾』,組成一個新的音樂團隊,並且因為一個特別專案的需求,我們在前一個工作階段即將進入尾聲之際,又重新回到強力錄音室,進行了這個新的音樂組合的第一首單曲錄音製作。

這個新組合,年齡大概在二十五歲上下,最年輕的吉他手,剛滿 23 歲。

23 歲的我,那時候還在幹什麼呢?

當然,對於這個新的團隊,我們還沒能依照該有的教育、訓練過程,來讓他們習慣錄音室的工作流程;雖然他們對於這個專案單曲的音樂架構與內容,已經提前在其他排練室編寫、琢磨過好幾回,但一旦面對『麥克風收音』、『對準節拍器』的真槍實彈作業,所有應該要被暴露的技術缺陷,毫無意外的也都相當赤裸而具體地呈現出來 --- 也許可以這麼說:這等於開了好幾天的錄音室班期來讓這些年輕人好好地磨練了一首音樂內容的執行。

每一次錄音鍵按下,這些年輕樂手在執行自己的樂器操作的過程,都讓我回想起自己在第一次錄音時,聽到盤帶機啓動錄音時的那種心理壓力,我非常確信而且知道我們都想錄下盡可能完美的工作內容;無奈,就不知道為什麼,身心靈的各種控制機制就是不聽使喚,在那些我明知道要這麼操作的細節上,我就是做不到 --- 更何況,製作人、錄音師就盯在旁邊,他們其實比我還更雞蛋裡挑骨頭地檢視我彈奏過程的每一個瑕疵;而每一次、幾乎還走不到兩小節就因為有瑕疵、雜音或錯誤而必須按下的停止錄音鍵,音樂停下來的瞬間,真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折磨。

相信我,我都知道!因為我都經歷過。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每一次這些年輕樂手不得不停下錄音狀態時,我都會用各種匪夷所思的玩笑話來解除他們的自責。很有趣的是,我的夥伴總是說我會給人很大的壓力,但我『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知是:這是用增壓來達成舒壓。

我會用非常戲劇性的方式、誇張的動作以及反差很大的言語,來移轉他們原本在第一時間會有的內疚感 --- 當他們被我的舉動帶走注意力時,他們比較不會執著在『我真糟糕』的負面感受,然後~我才可以有機會開始讓他們知道,在學習器樂錄音的初期階段,自己所不容易察覺的問題:

[二. 樂手教練的實務筆記]_10

如果你在一組和絃進行或是一組音階的組合,怎麼錄都錄不好,那一定是肌肉的協調性沒有處理好 --- 你一定要知道:彈奏樂器是一種非常注重肌肉物理狀態的動作,很多時候,那些不好處理的音階、音型,你不能用你直覺習慣的操作方式硬要去解決它,你得要停下來分析:『我如果要完成這個動作,我的左、右手的各個關節與肌肉,應該怎麼配合運作才順暢』。我可以很簡單地觀察到,許多年輕的吉他手在處理『和絃』的『操作』時,很少會想到『在這個音樂內容中我究竟需要按幾隻手指』 --- 但如果你冷靜分析之後,通常你會很意外地發現,其實你至少可以『空』出一隻指頭,來提前為下一個按弦動作做前置準備。那些不好彈奏的音階,透過更換把位的重新整合,通常也都可以找到更有效率的組合可能 --- 於此同時,也千萬不要忘記其實 Picking 的上下順序如果倒置,往往也很能協助整個流暢度的提升。而年輕的鼓手在處理複雜的拍點組合時,其實讓自己的手臂、手肘與手腕、指關節位置做出適度的改換,讓出『運動』的空間,常常也能解決很多問題。同樣的,鋼琴手在運指的邏輯上,如果可以『突破』一下自己的習慣性,就我的經驗看來,那個卡關的環節,也會比較容易解開。

這些,我都統稱為『肌肉物理序列問題』,你必須知道,你得先解決這些外部的序列問題,才能在試圖咬緊節拍器的當下,順暢地做出『彈奏』的物理動作,然後,我們才能來講究音色與音樂性的進階要求。

但其實在錄音階段,最容易遭遇的,是一種『心魔』的內在心理問題:當我在彈奏過程中出現了『第一個』瑕疵的聲音,我的整個心思就會一直停留在『那個瑕疵』,而這個相對來說處於分心的狀態,會非常明顯地影響了接下來的彈奏,導致當下的錄音內容大多不能採用 --- 而這樣的狀態會一直累積下去,最後你只會記得『我錄不好』的這個簡化印象,然後,一切都完蛋了。

牽涉到心理層面的問題,我不是專家,所以不好亂說。但我的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經驗法則:『你要想的是將要處理的下一個音,而不是上一個已經發生過的音』。

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在目前我們所知悉並接受的物理觀念,『時間』是一種單一、前行的方向,而不會逆轉回頭。音樂,其實就是在時間軸前行過程中,『好好去處理下一個音』的呈現,所以,當你過分在意先前已經發生的瑕疵或錯誤,它只會卡住你的人生,讓你哪裡也去不了 --- 我想,這應該是不太藝術的吧?

當然!這絕對是說得比做得容易。但我的看法是:至少我們可以知道,要專心的對象是『下一個音』,在錄音這種高度心智緊張的過程裡,可以讓我們有一個依循的指標。

隨著不斷練習這些外部、內在的狀態調整,在這幾天的錄音鍛鍊中,還是可以看到這些年輕樂手實際的進步;而這本來就是熟能生巧的技能,只要能有機會繼續保持錄音的練習狀態,我相信,這些年輕音樂家可以更快地進入到下一個更『音樂性』的進階階段。

而我覺得這幾天對這些年輕樂手最大的益處,是他們幾乎整天都在強力錄音室這種環境裡,聽到比較正確的、樂器應該被收錄的聲音;現在的他們還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日久之後,他們會感知到『什麼是比較好的聲音』,這種聲音美學的培養,真的不是隨便都能有的機會啊!

另外一個讓我忌妒這些年輕傢伙的是:他們的第一個錄音作品,是真真實實地錄製完成了,而我當年的第一次錄音,卻是完全不能使用的啊 ……

啊~23、5 歲的我,還在幹什麼呢?

所以,請繼續加油奮進吧!年輕人~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View all posts